近幾年,雅思考生普遍反映雅思聽力中Section3部分的學術討論越來越難,以至于完全聽不懂??!
大多數的雅思聽力Section 3都是學生與學生或老師與學生之間對一項作業——通常是學術報告,實驗討論或是論文寫作等進行探討、且話題涉獵廣泛。除了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的學霸,普通烤鴨,尤其是還處在中學階段的同學們其實只要了解“Scientific Investigation(科學研究)”就能搞定一切了。
那什么才是“科學研究”呢?
以前語文老師說的好,要用心感受世界,發現身邊的一切美好事物。BUT我們也應該對社會抱有好奇的態度。
Step1 時刻做個好奇寶寶
牛頓因為被樹上掉落下來的蘋果砸到腦袋,引發了好奇寶寶精神:為什么成熟的蘋果會掉在地上而不是飛到天空?從而最終發現重力這個因素。沒錯,這一個看似簡單又普通的“question”,實際上就是讓你成為科(si)學(zhai)家(nan)的第一步—You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inquiry.
Step2 背景研究+抓重點
有了問題,我們就要找答)案,查看一切相關的信息,可能的假說或解釋。吃雞PC不會操作,趕緊某度找鍵盤圖save;題目解不出,拍照找某度。這就是第二步——doing background research and taking down key points (意外發現我們每天都在搞research)。說不定你就在一堆文獻里找到了答案,或者找到了知識漏洞,你就可以成為學術界的一顆耀眼的星星啦。
Step3 化知識為力量
第三步,就該想想要怎么才能把芝士(knowledge)變成力量。除了哲學家,我們需要更直觀的答案。觀察(observation)你要研究的對象(research subject)就變得異常重要了。有的喜歡用數字定量(Quantitative research)表示結果,比如問卷調查(survey and questionnaire)或實驗(lab experiment)。而另一些用抽象描述定性(Qualitative research),比如推門進班聽課(噩夢)或采訪(interview)。有些學霸喜歡研究東西,有些喜歡研究人。在不斷的觀察n遍之后,你就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數據(raw data)啦!
男女默淚的時刻終于要到了:處理數據(data analysis),找到數據的關系(results)。你以為有了各種關系(trends) 就over了嗎?錯!學霸們要拿著自己的數據和關系,和先輩們的答案,進行辨證理性有說服力(findings and discussion)的總結陳詞(conclusion),最終變成所有人都能看懂,看不懂就看圖的學術論文!
n. 結論